快樂很偉大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劉德華:沒人跟我搶殘奧

文◎袁蕾、黃婷

每次殘奧隊返回香港,劉德華送每人一塊訂做的"奧運金牌",讓大家都覺得自己是第一名,"金牌是真金的,當然,金比較薄"



"你知道殘奧會是什麼時候舉行嗎?"劉德華這個問題總能難倒人。

蘇樺偉是三屆殘疾人奧運會金牌得主,目前傷殘人士100米和200米短跑世界紀錄保持者,被香港媒體稱為"痙攣飛人";他的正式職業是劉德華歌迷會員工,負責把照片上傳到電腦裏。

從1996年起,劉德華每年會拿出10萬元左右港幣資助香港的殘疾運動員。每次殘奧隊返回香港,他還會送每人一塊自己訂做的"奧運金牌",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第一名,"金牌是真金的,當然金比較薄"。

今年8月,劉德華作為2008年北京殘奧會愛心大使,發佈了自己填詞的2008殘奧會單曲,《Everyone is NO.1》(《每個人都是第一名》),他笑著說,"大家都在搶奧運,沒有人跟我搶殘奧"。

假第一

1992年7月西班牙巴塞羅那奧運會,劉德華也是"搶奧運"的一員,他幫香港無線電視臺去巴塞羅那錄製一個奧運會馬拉松特別節目。

劉德華在西班牙無意中得知,原來奧運會結束後1個月左右,還有一個殘奧會:"都是拿金牌,都是為國爭光,大家關心奧運會,為什麼沒有多少人關心殘奧會?"

出於好奇,劉德華決定"關心"一下殘奧會。期間他回香港拍了一部電影,騰出時間專門去看殘奧比賽。

關心遭到了當時香港殘奧會負責人的質疑:劉德華是不是要借殘奧會塑造自己的形象?為了撇清關係,劉德華自掏腰包買票去西班牙當拉拉隊員。

他看的是男子4×100米接力賽,那是香港第一次參加這個比賽:"當時香港掛的還是英國國旗,隊員們就把後面的頭髮刮出了‘HK’的字樣。"

結果交接棒失誤,香港隊輸了比賽。回到香港,劉德華給他們每個人發了一塊"奧運金牌":"什麼叫超人,只要對自己負責任,你就是第一名。"

劉德華一直覺得,鼓勵一個不及格的人比鼓勵一個高分的人更重要:"你給他的鼓勵,也許能讓他從0分到100分。"

劉德華從小就是第一名,小學升中學考了學校的狀元。中一畢業考試,狀元劉德華的成績是全班12名–英文不及格。更慘的是,學校規定英文不及格不能升二年級,狀元變成了留級生。

"我一輩子沒想過會留級。"回到家,爸爸看到成績單,二話不說把他狠狠打了一頓,打完了讓他跪在歷代祖先牌位前面,跪了整整一個晚上,"我真覺得跟世界末日一樣"。

當時學校一個姓余的老師,默默幫他找了英文老師,還幫忙付了補習費。第二年再考英文的時候,劉德華考八十多分。"如果沒有那個中學老師,可能就沒我了。"

2000年,劉德華收到了一個"假獎盃"。那時他憑《暗戰》角逐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頒獎前,香港的電影記者合送了一個塑料獎盃,上面寫著:最佳 男主角–他之前已經8次角逐影帝未遂了。"大家怕我萬一又拿不到,就先送給了我。"最終他獲得當屆金像獎"影帝"的獎盃。劉德華說,他現在還珍藏著真假 兩個獎盃。

"‘第一’是個很假的概念,演員怎麼跟運動員比?誰又可以說哪個演員是第一名?所以我會在歌裏寫:‘我的淚不是你的淚;我的痛不是你的痛’。我希望在這次殘奧會上,有人能看到傷殘運動員,‘每個人都是第一’。"劉德華說。

真第一

"他脾氣怪怪的。"劉德華是在1996年一次傷殘運動員籌款會上知道蘇樺偉的,此時劉德華已經跟殘疾人運動員很熟了。大家為籌款拍宣傳照,瘦瘦高高的蘇樺偉老是挪來挪去,嘴裏嘟噥著"運動員不該來幹這些"。

蘇樺偉天生痙攣、弱聽,他聽不懂普通話,講話也有些含混。為了配合南方週末記者的採訪,他從家裏捧來了四塊真的金牌,分別裝在四個盒子裏,盒子有些舊, 但沒有任何灰塵和污點,盒子的角落上工整地寫著時間、地點。一個同事開玩笑說要把這些金牌拿去當鋪賣掉,他緊張地抱著盒子不肯放手。

他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香港人家裏,爸爸是油漆工,媽媽從蘇樺偉出生時就辭職在家照顧他,弟弟比他小8歲。一家四口擠在香港九龍愛民村一個小房子裏,整個房間加上廚房廁所陽臺,不過35平方米。由於痙攣,蘇樺偉睡覺時,腿會不自覺地飛起來打在家人身上。

蘇樺偉的童年是在家裏度過的,他怕吵,家裏的電視基本上不開。他記得自己小時候就很能跑步,但在媽媽眼裏,他並不是天才,反而是"路都走不穩,經常摔倒"。

蘇樺偉讀的是特殊學校,1994年參加學校運動會,跑完100米後,一個教練走過來問他願不願意參加訓練–教練叫潘健侶,白天在中學教歷史,晚上到沙田香港體育學院訓練殘疾人田徑隊。1992年這個義務教練帶隊首次代表香港參加巴塞羅那殘奧會。

兩年中,蘇樺偉每週訓練3天,物理治療3天。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殘奧會,原本並沒有蘇樺偉,快比賽時,4×100米的一個選手突然出事沒法參加,潘健侶抓住蘇樺偉頂了上去。那是蘇樺偉第二次坐飛機,第一次是1996年初去英國參加英聯邦運動會。

"玩一下而已嘛。"當時蘇樺偉15歲,不知道奧運和金牌是什麼東西,只知道要跑第一。結果香港第一次獲得了殘奧會4×100金牌。

蘇樺偉從此開始4年一個刻度的生活。

劉德華和蘇樺偉熟悉起來是在攝像機裏。2000年悉尼殘奧會,劉德華作為香港殘奧代表,帶領選手參加–再沒有人懷疑他是利用殘奧塑造形象了。蘇樺偉的比賽項目是100米、200米和400米。他第一次參加400米比賽,目標是破世界紀錄。

劉德華坐在看臺上,手持攝像機,幫蘇樺偉拍了400米的全過程:"他開始是決賽裏面最慢的一個,到後面200米,他真的是一個一個超過別人,然後拿到冠軍。"劉德華一直保留著這段錄像。

"我以前的經紀人說過,劉德華天分不是很高,每件不在我掌握裏的事情,我都會緊張,比如跳舞,必須花很長時間去練、去排才會有把握,否則都會緊張。"劉德華說。

在悉尼殘奧會比賽的幾天,劉德華和蘇樺偉他們一直待在一起,大家已經可以開玩笑了。

"劉德華一直跟我說,有什麼困難就去找他。我真的不覺得有什麼困難。"蘇韓小貞說,劉德華當時就讓兒子畢業之後去他那裏上班,她覺得對方只是客氣。

從悉尼回到香港之後,客氣的劉德華送了一台電腦給蘇樺偉,還幫他付了網費,直到現在。

"第一"無用

"我覺得這是一種歧視。"蘇樺偉剛剛簽的經紀人陳恩能說,奧運會前面只要加上"傷殘"二字,價值不只是折了一半。

同樣是奧運冠軍,李麗珊拿一個金牌,《東方日報》獎勵100萬,康體發展局50萬,恒生銀行50萬,霍英東30萬外加一公斤黃金;蘇樺偉2000年拿了 三金兩銅,打破了兩項世界紀錄,各項獎金加起來不超過20萬元。"我看過香港電臺一個介紹他們平常生活的特別節目,有些殘疾人運動員根本找不到工作,找到 工作的,老闆也不會讓他去訓練。"劉德華說。

奧運會是四年一次,但現實生活不是四年一次。香港沒有殘疾運動員這個職業,運動員沒有固定的工資可以領取。

香港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是對口這些殘疾人運動員的機構,他們根據運動員的成績,每年發給運動員一些補貼,拿到奧運金牌的補貼會稍微高一些,沒拿到的,補貼 就會銳減。蘇樺偉的傷殘奧運獎學金算是補貼裏待遇比較高的,每年有5萬元–香港一個清潔工的月收入都不止7000元。

"我有學生半價優惠。"蘇樺偉並不認為是歧視。

2002年,蘇樺偉的爸爸工作時不慎摔斷了腿,由於是私人工作,醫療費也得自己負擔,家裏惟一的經濟支柱頃刻倒掉。此時上一屆的奧運熱潮已經過去,蘇樺偉被夾在了中間:要想參加下一屆奧運,平常的訓練必須堅持,堅持了訓練就沒辦法上班。

2004年雅典奧運會,蘇樺偉盪到了人生最低點:雅典奧運會更改了規定,必須使用起跑機,因此他輸了100米和400米,只贏了200米;這一年他正好畢業,每年5萬元的獎學金也隨之消失。

蘇樺偉不得不面對生存的壓力,由於他的名氣,幾家慈善機構倒是願意請他當文員,但必須按時上下班。蘇家一度決定,不跑了。

劉德華算到蘇樺偉該畢業了,又問他願不願意來自己公司上班,蘇樺偉興高采烈地同意了。

蘇樺偉成了劉德華公司裏最"大牌"的員工:有時歌迷會活動太過瘋狂,蘇樺偉的耳朵受不了,其他同事會放下工作先把他帶到安靜的地方;劉德華上班碰到蘇樺偉,會教他變一些魔術,從一堆撲克裏選出4張A來;最關鍵的是,他可以隨時停工去訓練,工資一分不少。

蘇樺偉已經在劉德華的公司工作3年了,他跟老闆有個約定,要比一次100米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