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很偉大

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談學習、談教育

最近有幸跟朋友聊了聊,所以有了這篇文章。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台灣的考試制度是一個莫名其妙的東西,每一科考試幾乎都在比記憶力,你記憶力好,記得熟記得多,你的分數自然就高,但是,這是教育嗎?如果大學評斷孩子學了什麼還是依據填鴨式教學的評分制度,那麼我們所要評斷的究竟是學了什麼?還是記了什麼?
        會有如此深刻的感觸,是因為上大學後有一段美好的學習經驗,上大學前我真的滿討厭學校老師,也不喜歡上課,習慣自己念。我的記憶力不太好,說真的要我把考試內容硬記下來只會讓我覺得很痛苦,但上大學前我還是這樣子逼自己念書,理解個大概,遇到題目時看參考書或補習書的解題步驟,照著書本的解題步驟去寫,但為何要這樣起頭,我也不清楚。讓我改變思考的是一位已經退休的老師,他是一位老老師曾當過系主任,老師講話很快又有口音,寫黑板的版書很亂字又很醜,第一次上他的課,第二堂課我就翹課了。但是書還是要念,翹課後我開始很規律自動自發地去圖書館,念了兩周後,我放棄了,原文書裡的數學式省略太多過程,完全看不太懂,從小看參考書詳解長大的台灣學生根本無法自行解讀原文書的內容,於是我印了一本學長傳承下來的共筆(共同筆記)並且乖乖回去上課。台灣的學生都有一個習慣,老師開始寫黑板,台下同學全都跟著開始抄,根本也不管老師說了什麼。但這一次,我放下手邊的筆,跑到最前排,什麼也不做,就只有集中注意力專心聽,一邊聽一邊想一邊思考。那堂課後我發現「我聽得懂耶!!!」。在遇到那位老師之前,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不懂老師在說什麼而打斷老師,但是老師在學期初時有一句話一直反覆說:「你不懂的就馬上問,我會為你重講一次」,這讓我很喜歡也很感動,於是每當我一邊聽一邊想聽遇到問題聽不懂時,我馬上就直接問老師,老師也很有耐心地停下來為我重講一遍,等我聽懂後才講下一個思考過程的邏輯是怎麼來的,於是我開始喜歡去上課。儘管我認真上課,看了上課時抄得筆記也看得懂,但我發現蓋上課本後,自己根本什麼都寫不出來。我花了兩個小時的時間讀的東西,在我蓋上課本後,居然無法講出這兩小時究竟念了什麼,這讓我覺得很糗,同時這也是我第一次審視自己念書的方法。後來決定把學習的步調放慢,我不再一次念很多東西,讀原文書時一次只念一個小節,甚至可能只有兩三頁,我開始試著「用自己的話、自己的邏輯」說出「我念了什麼」,我開始去思考解一個題目時,課本與筆記的每一個邏輯步驟是怎麼來的,我不再順著老師與筆記所寫的邏輯步驟去思考,我開始用著自己的邏輯去思考課堂所教導的,開始去想「為何」要這樣寫,並且用自己的邏輯去推導出所「讀到的」,也許是到那時候,我才第一次真正覺得自己「學到」,而不是只會寫題目而已。
        這樣做真的很累很花時間,而且投資報酬率不高,因為考試不會去管你懂不懂背後的邏輯,考試只在乎你答案正不正確,但我覺得這樣做,很值得,這樣的學習方式訓練了我思考與邏輯的能力,我覺得自己不再只是會寫考卷,而是懂得所學究竟在幹嘛。但是台灣教育的評分體制在乎這些嗎?完全沒有,它只在乎你的成績高低,完全忽略背後真正重要的東西。記得我曾經看過一篇新聞,報導的對象好像是芬蘭還是哪一個國家,新聞的內容是他們國家的教育體制沒有分數這種東西,這是個很有趣的議題,沒有分數要怎麼評斷一個孩子的程度?一定會有人問這樣一個問題,但是我們為什麼要評分制度這種東西,也許有人會說,這社會是現實的,人們只在乎你做出的成績不在乎你背後付出多少努力。這樣的價值觀我無法說他錯,畢竟所謂的對錯是相對概念,但是這價值觀背後所透露的潛意識思維是,無法體貼弱者與無法包容他人與自己的不同。每個人的天賦不同,所遭遇的問題與困難也不同,將評分標準單一化而不去探討學生背後所遭遇的問題、困難與痛苦,這究竟是幫助學生還是揠苗助長,在我眼裡這樣的教育體制與評分系統是一種冷漠、無情與不體貼。
        撇開教學評分制的冷漠與無情,那麼我們該怎麼教育孩子呢?在我的學習經驗裡告訴我,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去用自己的邏輯說出自己所學的,我們該讓孩子去「展示」他們腦袋裡頭裝了什麼,學了什麼,讓孩子去「說出他學了什麼」。我們每天都在講話,講的話要讓一個人聽得懂那麼所講的字句一定要合乎邏輯,讓孩子在描述所學時要讓他講得清楚,為了要講得清楚,那麼所描述的一個模型從開始到結束的每一個步驟都要合乎邏輯才行,在講述的過程中孩子可以自行發現少了什麼使得他的思考無法從這一步走到下一步,而無法得到最終想要的結果,他可以讓孩子自行去反思,思考的過程中哪一步出錯了?如此老師可以去引導學生自行發現問題,而不浪費孩子自我成長的大好機會。
        再來談一談為什麼不要打分數。我們先來回想一下傳統填鴨式的教學體制,為了成績念書,一個比記憶力的過程,只要答案正確就是正義的遊戲規則,這樣的遊戲模式才會衍生出建中生為了熬夜念書吸食毒品,學生為了考試作弊的奇怪現象,他們會做出這些行為背後為的是什麼?只是為了成績單上的數字,有了成績有了名聲,有了成績不用擔心被二一,成績高只要念得東西符合老師要考的,那麼分數自然就高,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可以敷衍可以應付的遊戲規則,我們的教育體制有著很大的漏洞,讓孩子從小就有機會玩小聰明去思索怎麼應付老師,這應該完完全全的本末倒置吧。
        如果根本沒有評分制這種東西,那麼上述的怪事都不會發生了。不會有高材生為了有精神念書去吸食毒品,不會有學生為了成績單上的數字把小聰明用在作弊上面,如果打從一開始就沒有評分制,孩子就沒有可以應付的對象,而是真實地面對自己,孩子從孩童時期就開始面對真正重要的事「思考」,並試著去說出所學到的,評斷一個孩子吸收多少東西在於他們展現出會了什麼,「展現出邏輯推演的過程」,他可以用任何方式,用說的、用寫的、用畫 的,沒有評分制讓他們覺得自己在同儕之間有高下之分,他們可以專注於真正重要的課題,思考
        再來談談我上面所說的「沒有分數,只要你展現思考的過程」這樣一個教育方式有什麼好處。先讓我們反思一下人與人的連結。生活周遭面對人時,我們要能溝通才能產生連結,兩個人要能溝通,那麼一定要能夠理解對方所說的話。上述我所推薦的學習方式,從小就能訓練孩童表達思考、表達想法的能力,另外一個好的地方在於「你要讓對方聽得懂」,如果我們自顧自地說,對方卻無法跟上我們的思考,那聽得一方就會聽不懂,就會無法溝通,我覺得這樣的一個教學方式最大的好處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為了要讓聽者聽得懂,那麼我們思考的格局就不能再侷限於只有自己懂就好,為了要讓對方明白,就要說出對方聽得懂的邏輯,你會比自己一人學習時思考的更透徹、更深入,這樣的教學方法才能變成一個適合多數人的學校教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